祁連山下馬草肥
作者:經濟日報 陳發明 來源:經濟日報 發布日期:2023-06-05 瀏覽次數:
在祁連山下山丹馬場做了幾十年“牧馬人”,李洪明近些年明白了做“減法”的好處:不論是養牛羊還是養馬,不能只追求數量,少而精是一條新路子。
“這些年我們減少養殖數量,優化養殖結構,實現了減畜不減收?!崩詈槊魇侵修r發山丹馬場有限責任公司現代馬產業基地黨支部書記,他告訴記者,近10年來,馬場實現了草畜平衡,并開展半舍飼養殖,通過養殖基地建設、科技投入、指標管控、品種引進改良等方式,養殖收益穩中有增。
5月下旬的山丹馬場,草原陸續開始泛綠,與不遠處祁連山上的積雪相映成趣。走進馬場的現代馬產業基地,一匹匹從國外引進的優良種公馬悠閑邁步,在飼養員的精心照顧下膘肥體壯。
“這些‘寶貝’是我們培育速力馬的基礎,也是馬產業的轉型方向?!崩詈槊鞲嬖V記者,“山丹馬”保種和速力馬培育是基地的兩個重點任務。去年,山丹馬場繁活馬駒127匹,出售284匹馬,實現收入186.8萬元,年末存欄馬726匹。同時,馬場持續推進山丹馬雜交改良重大科技研發項目,150匹參配母馬繁活雜一代馬駒102匹,速力馬培育正穩步推進。
“聚力生態保護,注重修復治理,以生態‘含綠量’提升發展‘含金量’?!鄙降ゑR場黨委副書記、總經理王永軍說,去年,他們落實國家政策性項目11項,實施草原生態修復治理、人飲工程提升改造、防沙治沙林草綜合治理等工程,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5.6%,草原生態得到有效修復。
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同時,山丹馬場產業轉型也漸入佳境。種植業方面,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以訂單生產為主,去年完成67座溫室大棚脫毒苗定植,生產微型薯1082萬粒,通過強化質量管理,保苗率達到98%以上。為提高牧草質量和效益,山丹馬場加大科技投入,建設1萬平方米高標準試驗資源圃,種植多年生牧草品種18個、燕麥草品種20個,累計大田試驗種植多年生牧草4170畝,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種植業結構調整奠定了基礎。
王永軍表示,將堅決扛牢祁連山生態保護政治責任,積極爭取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政策項目資金,實施水源涵養、植被保護、防洪治理、退牧還草、環境污染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,持續提供優質生態產品。
來源:經濟日報 陳發明